您住的環境舒服嗎?

您通常看不慣哪個角落就立刻整理嗎?

但整理完卻又被打回原形嗎?

或許是因為您有以下的整理迷思......

    日本知名作家山下英子小姐的《斷.捨.離》、近藤麻理惠小姐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出版後,居家收納與整理心法似乎掀起一陣旋風,讓每個接觸到的家庭都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空間的關係:「我到底怎麼把自己的家搞成這樣的啊?」

    筆者購入不同的整理書籍多年,卻自覺尚未完全能夠有個稱得上舒適的生活空間,恰巧最近搬家,又跟著家人實踐幾本不同收納書中提到的小技巧,卻發現幾個讓自己怎麼收也收不完的迷思,願和大家分享:

一、沒有設定好理想生活與妥善規劃,看哪裡不順眼就整理哪裡。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到,在丟東西前,應該先思考「理想的生活」,而《空出位置給幸福》一書中的第一章更是明確提到要先透過規劃的動作,幫助自己預想好在有限的空間內怎麼整理與收納。自己練習時,發現沒有經過規劃,東西似乎就只是從A處移到B處,看不慣時,再把東西移到C處的循環,根本無法根本解決空間不夠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因為通常看到一個東西移動了,就會連帶想移動下一個東西,如此環環相扣的情況下,往往超過自己預期的整理時間,導致延遲其他重要事情,得不償失。

 以下幾個問題可供讀者思考:

1.問自己,你究竟想藉由整理得到些什麼呢?最好思考到能在整理好的房間生活的理想樣貌。

2.我這次整理可以花多久的時間?我整理到什麼程度是算一個段落?

3.好好地跟自己現有的空間相處,思考怎麼擺設與整理是最好的安排。

二、沒有進行減量,就想開始收納

    如果你一生只能留下一百件東西,你會留下哪一百件呢?通常很多東西都是當下想要、覺得有用,就買下來儲放在家裡,但沒有做好收納計劃的情況下,往往東西會越來越多,導致壓縮到自己的生活空間。而如果不先從物品總量開始清楚,直接開始移動與收納,只會落入上文提到的ABC三點循環……

    在《丟掉垃圾,從此脫胎換骨的人生整理術》中,作者布魯克斯.帕瑪提到我們通常不趕丟棄物品是因為我們透過我們擁有的物品建立了「錯誤的自我認同」,但其實我們使用物品只是想要體驗不同的感覺,如果有人本末倒置,認為物品是重要的、沒有某物品活不下去,就可能身陷囤積物之中。

 身兼演員與收納顧問的布魯克斯,提出了幾個有趣的將囤積物"擬人化"練習可以幫助大家跟囤積物說再見:

1.環顧四周,檢視家裡的重複物品。問自己:保留這些東西,我能得到什麼?我的生活中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

2.找一件超過一年未使用、或從未使用過的東西,把它放在椅子上,自己坐在對面,想像自己在跟物品對話,可以問問它過得如何、心情怎麼樣,最後,問問它現在離開好不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謝謝它並讓它離去。

3.如果物品認為想要留下來,請發揮記者的精神問問對方與自己,我使用這件物品想獲得什麼感覺?我做其他事情能夠獲得相同感覺嗎?

 另外,近藤麻理惠小姐則是提倡要進行「節慶式的整理」,意即好好規劃出一個有空的時間,把家裡好好地整理一番,在整理的過程中所有囤積物都現於無形,當決定那些物品要留下來並決定定位後,往後的日子僅要把物品「放回原位」即可保持家中的整潔。不管是一件一件跟囤積物對話的方式或是採用節慶式的整理,重點都是需要先減量,你才知道應該規劃多少位置給保留下來的物品。

三、想靠著變賣二手物品賺取收入,往往變成另一堆「待售中」囤積物

    現代網路科技的發達,各種FB拍賣社團與物資捐贈平台興起,往往很多人會想藉著出清二手物品來賺錢。筆者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就筆者自己整理以前收藏的遊戲王卡片的經驗,從整理、挑選、拍照、上傳、想販賣與寄送方式以及後續連絡等事項,往往耗掉許多的時間。

 如果放上網的物資有人買還好,最慘的是沒人買,這樣一小時換算下來工資就是0元,如果只是想透過這個管道在下班後空閒時間賺點外快還行,但是要小心不要太執著於得到現金上的回饋,有時候捐到需要的機構或轉送給朋友,家裡清出空間又幫助到人,何樂而不為呢?

    以下這些建議可以幫助讀者勇敢let it go:

1.事先查好自己有加入哪些類型的拍賣社團或知道哪些管道,清出來的物品就分類裝在暫時的箱子中,並當下就在網路上發布訊息。

2.給自己期限,例如:某些東西超過一週沒賣掉就轉以物品交換、或直接贈送的方式出清。重點在於空間的清爽。

    以上是筆者在實踐時發現會阻礙自己持續整理下去的心態,歸納出來除了跟讀者分享,也是提醒筆者要避免這些心態,好好地拿回自己的人生與居住環境的主導權。願大家都能透過整理,讓人生脫胎換骨!

    參考書單:

《空出位置給幸福》

《整理,讓我脫胎換骨》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丟掉垃圾,從此脫胎換骨的人生整理術》

arrow
arrow

    taco90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